康复机器人通过带动肢体做重复性的动作,对控制肢体运动的神经系统刺激并重建,对形成正确感觉和运动回路有很大帮助。作为机器人与医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康复机器人的目标是实现替代或者辅助治疗师,简化传统“一对一”的繁重治疗过程,同时帮助病患康复损伤引起的行动障碍,重塑中枢神经系统作为社会与行动障碍的干预与治疗,未来还将朝着促进原居安老以及延缓老年痴呆等方向发展。
从产品功能来看,康复机器人分为功能替代型、功能辅助型、功能恢复型、功能恢复与辅助复合型。
上肢康复机器人
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可使患者将上肢训练和认知训练相互结合并可模拟实景,患者通过机器人手臂“摘苹果”、“切水果”、“煎鸡蛋”等进行训练,对患者可进行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以及收的握力大小进行锻炼。达到康复训练的目标。游戏康复的新技术理念正在深入人心,针对患者评估得到的不同功能障碍,可设计个性化、针对性的作业治疗。通过这些虚拟的游戏,使患者脱离枯燥的常规康复训练,于娱乐游戏中得到机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康复。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下肢瘫痪的患者完成行走训练,并对速度、角度、强度等进行设定,最终目标是让其脱离器械,独立行走。它利用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机械训练使下肢产生记忆。只要患者神经通路没有完全断,反复输入正确步态后,最终可恢复行走。此外,利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态训练,对肌肉萎缩等其它并发症也有减缓作用。
截瘫康复机器人
截瘫康复机器人是物理康复医师(PT)最受欢迎的训练器械通过多年临床应用,美国康复师认为从坐到站的站立康复器,是一种快乐的站立体验,并且更可以配合在PT室训练后继续在家庭长期进行训练。因此,医师推荐脊髓损伤患者长期使用。
三智能医疗让康复更精准
智能康复机器人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康复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康复师的治疗效率,并能促进患者的主动参与、客观评价康复训练的强度、时间和效果,使康复治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最终满足患者的长期康复医疗需求、享受高品质康复服务。